加入了C-TPAT的進口商會要求其廠商更嚴格按照C-TPAT建議制訂安全程序。
自2005年3月25日起,CBP將進一步收緊對進口商新申請成為C-TPAT成員的要求,當中主要包括:
-
業務夥伴安全要求
(Business Partner Security Requirements) – 在2005年3月25日以前,作為C-TPAT成員,進口商的責任是告知其業務夥伴有關C-TPAT的安全建議;但在這日期後,如:
-
貨櫃檢查
-
貨櫃安全
-
員工識別系統
-
加強其他安全範圍的文件化程序要求
對在2005年3月25日以前已是C-TPAT成員來說,它們亦須在下列限期前符合上述增加的要求:
從上述可預見,本地廠商作為美國進口商的業務夥伴,將會面對進口商更高的安全程序要求及更嚴謹的監察。進口商一直以來都向外地製造廠商進行實地監察(或透過公證行),以確保它們符合品質、運送及美國海關的要求;可預期到進口商將擴展監察範圍,並把安全考慮納入其中。
C-TPAT的成員制度已從進口商延伸至其他供應鏈上的參與者。作為C-TPAT成員,不論是進口商或運載商等,都能藉此令它們的貨物和服務在競爭對手中區別出來。對於非C-TPAT成員的界別來說(例如外地製造廠商、貨倉經營者等,也面臨一定的市場壓力而考慮邀請第三方認證機構審查他們的保安程序、發出類似ISO
9000的證書,向外界顯示他們已遵循相關的供應鏈安全指引
。
進口商/國家(不限於美國,亦不論是否C-TPAT)對供應鏈安全的關切將會令安全考慮成為採購要求中的一部份。進口商會透過訂單、證書、行為守則、經銷商手冊等,將安全責任加於製造廠商身上。
根據CBP將推出的C-TPAT升級計劃(即C-TPAT
Plus),符合安全建議的貨櫃抵美時或無須經海關檢驗即可過關,又或至少保證貨櫃最快放行。要合符建議,付貨人一定要確保貨櫃在出發之前門栓已經裝有可以偵察並記錄所有意圖開櫃動作的科技設備
- RFID電子標籤便是其中之一。
RFID電子標籤或同類型貨物追踪科技可令付貨人及其他供應鏈夥伴都能對貨櫃的位置和狀態一清二楚,有助減少庫存量、降低行政費用和防盜。此外,這亦可檢測到在起運點密封後途中是否有損害或拆封的現象。
美國商業科技顧問公司A.T.Kearney預計,在未來三年,最大的進出口商會逐步要求貨運代理和付貨人在遠洋航運中應用RFID追蹤貨物。受訪者認為,以RFID輔助航運,可在貨櫃保安和供應鏈管理兩大方面節省開支;這主要是因為RFID能令航運及通關過程更具透明度。美國電子科技市場顧問公司ABI
Research還建議,美國政府應強制入關貨櫃使用這種新科技,以徹底保障海關安全。
由此可見,在供應鏈安全及管理上應用追踪技術(不論是條碼、RFID、蜂窩或衛星定位等)已成趨勢。
|